钛材市场呈现高端领涨、低端承压格局 结构性分化加剧
本周国内钛材市场延续价格分化态势,高端产品受军工及航空订单支撑逆势上行,而低端民品受制于内需疲软及外贸压力持续低迷,行业结构性矛盾凸显。
价格分化显著,高端钛材需求强劲
高端钛材(如航空级TC4钛合金板/棒)受军工、国产大飞机C919及新型战机订单拉动,价格环比上涨1%-2%。全球航空供应链重构背景下,国产高端产品填补俄罗斯市场缺口,年需求缺口超3.2万吨,支撑价格走强。反观低端市场,普通化工用纯钛产品因传统领域(化工、石化)需求下滑,部分企业低价抛售库存,价格持续承压。
原材料僵持与成本博弈
海绵钛价格维持高位,0#、1#级报价分别持稳于4.8万-4.9万元/吨和4.7万-4.8万元/吨,但下游采购以刚需为主,成交清淡。钛铸锭成本支撑明显,纯钛锭(TA1)、TC4钛锭报价分别稳定在57-58元/千克、63-65元/千克,但民品领域中小型企业仍面临低价出货压力。
内需疲软与外贸受阻双重挤压
国内传统领域(化工、海洋工程)订单同比减少15%-20%,新项目投资放缓抑制需求释放。外贸方面,美国对华钛材加征10%关税致出口利润缩水,叠加中国收紧航空级钛材出口政策,企业海外拓展空间受限。
行业集中度提升 供应链重构加速
头部企业凭借高端订单维持高产能利用率,行业CR5达57%,技术壁垒推动竞争向研发能力倾斜。全球航空供应链因俄乌冲突加速调整,中国企业抢占欧美市场缺口,但上游海绵钛产能过剩导致毛利承压。
后市展望:结构性行情延续
业内预计,高端钛材价格将随军工、航空需求稳中有升,低端产品或持续弱势震荡。建议企业加速向航空航天、舰船用钛等高端领域转型,开拓“一带一路”市场以规避关税风险,同时优化库存管理避免恶性竞争。
当前钛材市场正处于转型升级关键期,技术创新与市场多元化将成为企业突围核心路径。